25个品牌,40款产品,这是截至2021年12月30日(非完全统计),MiniLED背光产品的阵容,覆盖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等各种消费/商用电子终端,且大多数是2021年的新品,阵容相比2020年豪华了许多,尤其是IT应用。不过,众多大品牌的入局也还没能推动MiniLED背光产品的放量,2021年的MiniLED背光市场依旧停留在量产的前夜。
即便如此,MiniLED玩家看好并且押宝MiniLED的初心也没有改变。在不少大品牌2022年的新品发布计划里,MiniLED背光产品依然是“重头戏”,比如三星、TCL。其中,三星在CES 2022年展会上推出了89/101/110英寸的MiniLED背光电视新品;TCL也于近日发布了涵盖65/75/85/98英寸的三款QD-MiniLED背光智屏,重点是售价亲民了不少。
老玩家秣马厉兵的同时,新玩家也跃跃欲试。国际大品牌索尼也于今年1月首推4K/8K两款MiniLED背光电视;随后,酷冷至尊(Cooler Master)也在2月推出了旗下首款MiniLED背光显示器,正式加入MiniLED背光品牌大营。相信还有更多的品牌正在路上。
产品出货量方面,根据TrendForce资讯预估,2021年MiniLED背光电视出货量为210万台,2022年出货量将挑战450万台。再看显示器,2021年MiniLED背光液晶显示器的出货量预估为5.1万台,2022年出货量将提升至6.5万台。
芯片厂布局方向明确、扩产步伐有序
从玩家数量和产品出货量的角度来看,MiniLED背光需求仍是可以期待的。眼下,多数品牌对于推广MiniLED背光产品的态度依旧保持积极,而供应链的热情也持续高涨。从MiniLED芯片端的动态来看,厂商布局的方向明确、扩产的步伐有序。
2021年,富采、三安光电、华灿光电、兆驰股份、澳洋顺昌光电、聚灿光电、乾照光电、ams OSRAM等芯片相关上市企业均加大对MiniLED领域的投资,并稳步地推进MiniLED背光、RGB直显相关的扩产计划或项目。
其中,富采2021年MiniLED产能提升至20%以上,MiniLED营收占比达30%左右,成为其业绩成长的主要动能之一;三安湖北Mini/Micro LED基地在6月份正式投产运行,产能稳步释放,MiniLED芯片出货量与终端品牌产品出货量同步逐月递增;华灿光电上半年完成MiniLED扩产计划的50%,上半年MiniLED芯片销量同比大幅上涨140%……
纵观芯片端,各厂商产能释放效应在2021年逐步显现,投资也逐渐转换成业绩增长的动能,MiniLED“火力值”up。展望2022年,市场扩产的驱动力仍在,两岸MiniLED芯片主力军将继续往前跑。
近日,台媒称,富采董事长李秉杰透露,晶电正在中国大陆建立相当于30万片4英寸晶圆年产能的MiniLED芯片生产线,以满足当地客户的需求,生产线将于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投入运营。
其实,在本月初,晶电董事长范进雍已透露了今年的扩产计划。他表示,现有MiniLED产能仍不足,今年将启动两岸扩产,以应对不同客户的需求,预估2022年MiniLED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将提升至30%-40%。其中,4英寸MiniLED背光芯片月产能将从2021年的100万片增加至2022年的150万片。
大陆方面,兆驰股份17日宣布与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投资协议,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MiniLED芯片和RGB小间距LED显示模组项目。其中,约25亿元拟采购52腔MOCVD设备及相应产能芯片及配套设备,用于生产氮化镓MiniLED芯片。
乾照光电日前也顺利完成了15亿元的融资。按照计划,本次募集资金大部分将用于建设Mini/Micro、高光效LED芯片研发及制造项目,有机会在今年开始释放新产能。而据LEDinside了解,乾照光电目前拥有MiniLED背光产能约400KK/月,产能利用率大概为80%,今年背光产能预计扩充至1500KK/月。
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次定增中,海信视像“顶格”获配6200万股,获配金额4.96亿元。也就是说,发行股份登记完成后,海信视像将正式成为乾照光电的重要战略股东,持股比例为6.93%。由此也可以推测,作为MiniLED背光终端品牌阵列的一大重要成员,海信正在扩大Mini/Micro LED产业布局。而在海信的力挺之下,乾照光电在MiniLED赛道上也将加速跑。
除了兆驰股份、乾照光电之外,三安光电、华灿光电、澳洋顺昌光电、聚灿光电、华引芯等厂商今年都有扩产的计划。根据LEDinside调研资料以及公开消息显示,目前8大芯片厂商在MiniLED领域的布局进展和相关计划如下:
芯片效率良率齐升,加速降本在望
单从扩产计划和营收目标来看,MiniLED背光发展之旅令人激动不已。但需要注意的是,因成本居高不下,MiniLED背光产业身上“推不动、走不远”的标签还在,现阶段仍面临来自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的质疑,所以当务之急是降本。
可喜的是,品牌端的TCL已经吹响了降本的号角。以2021年TCL C12量子点MiniLED智屏为例,65/75英寸的售价分别是12999元、16999元,而今年升级版C12E对应尺寸的价格则分别是11999元、14999元。显然,新品的性价比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整机成本开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其实也意味着供应链的努力有了成效。同样从芯片端来看,厂商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持续寻求突破,也已经逐步攻克了一些技术难点,实现芯片效率和良率齐升,并推动上游环节生产成本的下降。
就在几日前,富采透露MiniLED制程问题已经解决,生产效率和良率均有所提升。大陆芯片厂商在技术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为了更好地管控成本,厂商多从提升芯片光效、增大芯片发光角度、提高混光一致性等方面着手。
据LEDinside访谈了解,以MiniLED背光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的澳洋顺昌光电正从外延结构、波长集中性、芯片微小化和大发光角度等全面提升产品的综合性能。
外延结构部分,澳洋顺昌光电针对MiniLED在小电流下的使用特性,开发更佳的WPE与更高波长集中性的对应结构。同时,基于在MiniLED微小尺寸芯片制作方面累积的经验,通过设计、优化研磨、划片、劈裂等的工艺条件,大大提高整体的良率和成本上的优势。
澳洋顺昌光电还指出,对于背光模组设计,芯片的出光角度决定了芯片的使用量,同时大光角也有助于提高背光源混光的均匀性。于是,澳洋顺昌光电通过优化芯片光学结构设计,增大发光角度,进而增加侧面出光,满足客户对大角度出光的需求。
华引芯的突破针对芯片和封装两个环节,目前已实现MiniLED芯片大广角设计及耐多次回流封装设计,并通过光源角度优化光学分布,膜材及辅料成本降低了约10%。此外,华引芯采用去QD膜方案的白光封装技术,在模组成本上拥有10%左右的优势空间。
兆驰半导体也通过技术革新,大幅提升在小电流密度下的光效和芯片的发光角度,同时显著改善产品的可焊性和可靠性,产品的综合性能和品质已可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兆驰半导体通过生产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以及高效率的运营管控,显著提升价格竞争优势。
写在最后
降本之外,MiniLED背光技术的量产还在于两大同样重要的因素:统一的产品规格和规模化的生产能力,这一点其实早已是行业的共识。
2020年,瑞丰光电CTO裴小明就曾在TrendForce资讯新型显示产业研讨会上提到,MiniLED的量产,技术路线的确认和解决方案的协同很重要,性价比是根本,标准化是关键,规模化是出路,产业高度集中竞合是基础,同时辅之以客制差异化。
回顾近一两年,产业链各环节正是朝向这个方向推进MiniLED大规模商用化的进程。作为供应链前端的重要一环,MiniLED芯片厂商也正在用行动证明MiniLED背光技术推得动。
华引芯认为,MiniLED背光产业今年将进入批量导产阶段,并以商业显示及车载显示为优先市场。澳洋顺昌光电则表示,随着有关效率和直通率的逐步提高,加上后端制程减灯珠和相关驱动方案的推出,预计今年Q3-Q4整体系统成本的降幅大约为5%-10%。
纵观整个产业生态,终端需求一直都在,而MiniLED虽未达预期,却也不负众望。基于MiniLED背光产业渐趋成熟和完善的产业生态,随着厂商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产能规模的逐步扩大以及标准化程度的不断提升,MiniLED背光产品将加快走向大众消费市场。(文:LEDinside Janice)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