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LED近日大放光彩,日本科学家中村修二等因此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收归囊中。在LED生产第一大国的中国,这个消息也成为刺激产业的积极信号。
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缤纷和明亮时,它的安全性讨论也几经起伏并日趋激烈。LED是否存在蓝光危害?这种危害是一种严重的“蓝祸”,还是在人们掌控之中?
橙色预警
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使用LED灯及电脑等,眼睛通常会出现疲劳、干涩、刺痛等不适感,这其实是LED灯中的蓝光在作怪。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霍玉晶教授介绍,人眼对黄光和绿光很敏感,这二者需要比较低的功率照明就可以,但人眼对蓝光不敏感,需要增加功率才能看得清。
LED灯的光源发射的是白光,但白光的形成却主要靠波长450—460nm的蓝光激发荧光粉。通常LED光源的出厂波长控制在500nm之内,一般是450—455 nm或455—460 nm,都属于辐射伤害最强的区段。而生产厂家为了追求亮度,通常会加强LED光源的蓝光强度,人眼如果长期对视,难免受伤。
“蓝光危害”因此成为了专指400一500nm蓝光波段,在亮度过高,眼睛长时间直视光源后可能引起视网膜光化学损伤的词汇。
在医学研究中,蓝光会被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吸收,引发自由基形成。自由基是具有很强氧化能力的一种氧,正常条件下,自由基会被人体内的抗氧化物质所吸收并随血液代谢。如果长期在含蓝光成分较多的照明环境里工作与生活,过量的高能蓝光进入人眼,就会产生过量自由基,无法被体内抗氧化物质完全消除,它们会加速视网膜黄斑部氧化,未被黄斑吸收的蓝光也会直接损伤视觉细胞。而视觉细胞死亡后是不可再生的。
世卫组织爱眼协会2009年底曾发出橙色预警:“蓝光辐射对人类的潜在隐性威胁将远远超过苏丹红、三聚氰胺、SARS和HINI的破坏性”,并同时公布数字:在2006年至2008年3年间,因蓝光辐射每年导致全球超过3万人失明。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数据显示,在中国4 .2亿网民中,63.5%的网民因蓝光辐射有视力下降、白内障、失明等不同程度的眼疾。而美国眼科学会(AAO)2010年有文章认为,蓝光相对其他波长的光更容易对视网膜尤其黄斑造成影响,有加重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的倾向。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师何明光教授表示,蓝光对人眼的影响在业内被称为“蓝祸”。而美国眼科学会的文章还显示,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是调节昼夜节律的激素之一,深夜暴露于蓝光容易扰乱昼夜节律。
“从医学角度,许多前沿研究在关注蓝光对人眼影响”,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副主任、视光学与斜弱视学科主任周行涛介绍说,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最近有实验研究表明,用红色和蓝色不同波长的光,红光更容易诱发屈光度变大,也就是导致近视,而蓝光可以让屈光度变小。也有实验用鸡得到证实,蓝光可以让近视朝远视的方向发展。
安全标准
“无论哪种光,目视超过一定时长和过强的亮度都有不好的影响,所以蓝光达到怎样的水平很重要。”周行涛提醒。
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曾在去年年初分析了27个LED光源和灯具样品,检测结论认为,蓝光危害是指当蓝光辐亮度达到标准规定的2类或者3类时,会在较短的时间或瞬间对人眼造成的伤害。
而在普通情况下室内只能使用蓝光危害分类在1类及以下的LED照明产品。对于糖尿病人和光敏药物影响的人或者婴幼儿直视LED灯的情况,则应该用无危害的LED照明产品。而扩散板可以将灯具的亮度降低一个数量级,对减轻蓝光危害有明显的作用。
这次检测的参与者曾建议,政府部门应对室内用LED照明产品开展专项的风险监测。
目前我国LED产业的生产标准和国际同步,光生物安全标准也是与国际标准等同的,都是采用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但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副所长张善端提醒说,现行标准的伤害测定是依据成年人的体质得出来的,对于儿童、尤其是婴儿,考虑得太少。比如婴儿的晶状体的透过率在蓝光部分,要比成人高1倍以上,限制值就要降低到成人的一半以下。
湖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武汉大学眼科学副教授陈长征也认为,无须刻意躲避蓝光LED,但婴幼儿等特殊人群需要做好防护。
张善端去年完成各种光源的蓝光危害测试和评估实验显示,亮度是产生蓝光危害最重要的因素,对于色温低于6500K的白光光源,只要其亮度不超过10万坎德拉每平方米,或照度不超过1000勒克斯,就是完全安全的。他透露,目前涉及婴幼儿的蓝光标准尚未公布,但正在制定之中。(责编:Nicole)
来源:南方都市报
如需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LEDinside官网(www.gzzxlxrmyy.com)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