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复旦科研团队研发基于全
- 2 南科大林君浩课题组合作
- 3 季华实验室在高分辨率OLE
- 4 北京工业大学在高性能线
- 5 中国科大在钙钛矿半导体
- 6 圣母大学开发利用光治疗
- 7 美国开发新型自旋控制LED
- 8 中山大学团队及其合作者
- 9 大连化物所研制出“风车型
- 10 北京大学与合作者实现高
近日,来自耶鲁大学的Saphlux团队(赛富乐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专为AR红光显示设计的NPQD® Micro LED光引擎,在2微米的像素尺度下实现了67%的红光-蓝光光子转换效率,为困扰业界已久的小尺寸红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2微米红色NPQD® Micro LED光引擎
众所周知,在AR Micro LED显示应用中,由于芯片尺寸变小带来的红光效率和三色集成问题是目前阻碍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传统铝铟镓磷(AlInGaP) 红光Micro LED的光效会随着芯片尺寸的微缩而急剧下降,导致现有的AR中用的红光Micro LED存在效率低,发热量大,亮度不足等诸多问题。
基于独有的纳米孔量子点(NPQD)技术,Saphlux团队曾在去年10月份发布2微米全彩 NPQD@ Micro LED,实现了全彩化技术的突破。近日,Saphlux团队又针对市场的需求,对小于5微米的红光NPQD® Micro LED进行了优化,在提升效率的同时解决了色串扰、色纯度等方面的问题,推出了新一代的红光NPQD® Micro LED光引擎。
红光NPQD® Micro LED光引擎可在48万尼特的亮度下,实现5.4%的WPE,并在亮度增至74万和93万尼特时,仍保持4.2%和3.5%的WPE。其芯片的综合红-蓝能量色转换效率达到48%,红-蓝光子转换效率达到67%,并通过了3000小时的第三方上屏可靠性测试,真正将高效、高亮度、高可靠性的红光NPQD Micro LED推到商用阶段。
同时,NPQD® Micro LED红光的半峰宽达到23nm,色域超越DCI-P3,接近Rec. 2020标准。据悉,Saphlux目前正和多家业界龙头企业合作,为下一代AR显示提供NPQD®红色及全彩Micro LED光引擎解决方案。(来源:Saphlux)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