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淡出升华,产业呈现多头变化
产品创新现迹 专利品牌意识晋级
低价同质出逃 性价比占产品主导
智能物联走进 创新亮点频留足迹
-----------吾之光亚感
光亚展式微在去年就已经露出端倪了,只是今年变得更为严重。虽然大咖逐渐淡出,但是今年逛展的人数却不在少数。在这个大咖不断掘机换轨的LED行业里,走或不走都是一种应对新变革的市场谋略或者策略。6月10日LEDinside走近封装大咖亿光,有幸对亿光电子生产事业群大中华区业务行销事业群总经理刘邦言先生进行访谈,谈谈后照明时代,亿光电子的产业布局。
亿光电子生产事业群大中华区业务行销事业群总经理刘邦言先生
市场回暖,多线程布局
根据LEDinside最新统计,2015年中国大陆LED封装市场规模为88亿美元,年成长仅2%,2016年照明厂商回补库存的需求出笼,使得LED芯片厂商稼动率提升,市场出现回暖迹象,今年中国大陆LED封装市场规模为93亿美元,年成长率5%。
亿光用业绩来证明了这一点。据亿光Q1季报显示,2016Q1营收为新台币69.51亿元,比去年同期衰退3.9%,而毛利率更是高达25%,创近五季的新高。
刘邦言对LEDinside表示,亿光目前的产能是4800kk,根据当前的扩产进度,扩产后的产能大约在5800kk。其中小间距、闪光灯等消费性电子占30%,红外IR占25%,背光占19%。照明占20%,汽车占剩下的6%。
提升竞争力 升级优化竞争加剧型产品
小间距方面,刘邦言表示,现在把小间距的定位从原来的2.5降到了2.0。而2.0以下只能采用1010或者0808,甚至更小的0606及0505。而目前全世界小间距供应量最大、做得最好的就是亿光,2015年亿光的小间距营业额占比达到8%,所以小间距的发展与定位来看,亿光小间距的未来市场还很大。同时为了应对市场的需求,亿光已将小间距的产能从当前600KK扩产到Q3 1000KK,未來不排除再追加擴產。
DOB方面,采用亿光自身2835系列组装而成,拥有各式瓦数及尺寸,圆形有φ33、φ90,方形则有33x33mm、50x50mm及180x80mm供选择,亿光DOB兼具易组装、省driver成本及可调光等优点,十分符合筒灯、天花板灯及灯泡球应用需求。
据刘邦言透露,亿光这块主推是欧美市场,因为在欧美市场有一些大卖场有自己的品牌,但又对供应链不熟,所以就会买这种半成品,自己在当地制造进行组装。
照明组件方面,亿光拥有完整的照明解决方案,其中以2835系列最为突出,其机种齐全有0.2、0.5及1.0W,各别有3V、6V、9V、18V,并有高光效版、高压版(24V、30V)及高演色性(CRI>90,R9>50)版。
关于2835系列产品,刘邦言表示,为了让成本降低,亿光用小晶片串联替代原有大晶片方案,因为小晶片的良率高,成本比较低,而大晶片良率差,所以成本高。所以亿光把把0.5W的2835采用了双晶,1W的2835采用了三晶方案。这样只是改变了产品的结构,却能实现一样的效果,还把成本降低了,目前这款产品比较受追捧。
RGBW舞台灯方面,今年首度亮相4晶合一的RGBW系列波长范围450-650nm,为红、绿、蓝、白色全色域混光,單晶驱动电流达700mA,确保在大电流驱动下仍保有稳定高品质亮度表现,发光角度130°,同时还具可控色功能,可按个人偏好的设定。
放眼全局,加大新兴市场布局
汽车照明领域,针对日行灯、转向及煞车灯等应用,推出高功率车用外装新品3030CLU(AM)系列,采高反射陶瓷封装搭配镀金支架,有四色,冷白、琥珀、橘红及亮红色;头灯、昼行灯等应用,推出了头灯光源四晶、五晶系列封装(Headlamp2-5chip);,仪表盘等车内应用,推出了三晶合一、PLCC6封装的67-63U(AM),结合镀金抗硫化特性、三晶合一、尺寸精小、RGB等优点,在使用上将效益与便利性极大化,色彩转换上也更为出色流畅。
对此刘邦言表示,亿光车灯布局一应俱全,目前这块的产品出货量很大,去年这块增长了两位数,预计今年还是按两位数的趋势增长。同时刘邦言还透露,目前汽车照明中头灯的技术门槛是最高的,现在拼的就是技术。
UV方面,应市场需求推出7款UV产品,其中5款为UVA,功率最小的0.08W,最大的有1.8W,高功率的UV产品,主打的是小角度,因为它照射的集中度比较高,发光角度120°、50°及30°供选择,另2款是UVC,分别是ELUC和ELUMC,功率分别为2mW及20mW,发光角度120°
IR方面,刘邦言表示,一直是亿光的主力,去年占年收入是25%,预计今年比重会逐渐放大到27%,而且该类产品目前一直都是成长。我们看中的是扫地机和光学触控面板方案,因为它量很大。除了这些应用领域,还有安防、VR今年都已有不错的突破。公司目前红外的产能是350KK,今年的扩产目标是再加100KK。
由此可见,在当前照明市场的回温,晶片价格的止跌,封装价格维稳,并伴随LED产业进入成熟期的大环境下,原有的成熟型产品竞争力式微,技术提升和新领域的布局成为当前提升LED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文/LEDinside Skavy)
如需转载,需本网站E-Mail授权。并注明"来源于LEDinside",未经授权转载、断章转载等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E-Mail:service@ledinside.com
如需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LEDinside官网(www.gzzxlxrmyy.com)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